兰州钢管厂为银行打工,何时才能赎身
据悉,无缝钢管和石化两个调研组于6月5日出发,分别于6月7日和6月11日结束。石化调研组先后赴上海化工园区和南京化工园区这两个当地知名的石化企业进行调研,无缝钢管组则走访了包括宝钢、武钢、沙钢、鞍钢、唐钢等在内的大型无缝钢管企业
前述工信部官员说,融资贵、不合理税费高,是此次调研中企业反映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同时也存在原材料成本上涨、产能过剩等问题。正在起草的政策建议,将会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上报国务院。 早在去年下半年,中钢协主管财务的副秘书长迟秀丽就已经发现了无缝钢管企业财务费用成本在迅速增长了。只不过,在当时,她和大部分的钢厂一度都认为这只是央行连续加息导致的结果。到了年底,屈秀丽对全国70多家大众型钢厂的财务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全年大中型钢厂的利润总额为875亿,但包括贷款利息、汇票贴息等在内财务成本总额达到了621亿,利润与财务费用比达到了1:0.7。到了2012年,财务成本进一步上升,继2011年上半年大中型无缝钢管企业的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3.79%后,今年前4个月再次上升近40%。 屈秀丽后来的分析发现,导致企业财务费用成本上涨的原因中,央行加息只占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由于银行向企业私自收取“贷款咨询费”、“专家顾问费”等许多不明不白的费用和银行自主上调利率等非正常因素所导致的。 屈秀丽说,“在企业的三大成本费用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企业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降低,但是唯独财务费用掌握在银行手中。在矿山之外,钢厂又沦为给银行打工的地步”。 河北省冶金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说,融资成本高不仅存在于大型国有无缝钢管企业,在民营钢厂中更加明显。武钢集团新闻发言人白方也对本报表示,融资贵、财务费用高,对于无缝钢管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去年9月份,行业机构在对几家大型铜材加工企业的财务分析显示,该行业在去年上半年的利润与财务费用比达到了1:0.6。融资成本的上升,对于铜材企业尤为明显,此后随着承兑汇票贴现利率的提高以及银行对资金的收紧,企业的财务进一步攀升。
|